首页 | 问答 | 咨询 | 手机APP | 院内办公
83岁老人因车祸命悬一息 创伤中心串起生命的链条
点击量:次    更新时间:2025-03-24
 

前几天,一位耄耋老人坐着轮椅,将一面沉甸甸的锦旗送到了医护人员手中。2024年年末,一场惨烈的车祸,让老人全身几乎被撞“碎”,当时状况极其危急,血肉模糊、面目全非、重度休克、颅脑出血……家属几近绝望,已做好了最坏的打算。我院紧急启动危重创伤应急预案,多学科串起了生命的链条,患者成功闯过一道道生死难关,最终顺利出院。

失血性休克、蛛网膜下腔出血、脑挫裂伤伴血肿形成、肋骨骨折、腰椎骨折、耻骨骨折、骶骨骨折、呼吸衰竭......车祸使老人全身多处严重创伤,生命危在旦夕。医护人员争分夺秒,迅速支持循环呼吸功能,小心翼翼地调节着老人的身体机能,力求稳定老人的生命体征。神经外科、骨科、胸外科、呼吸科等多学科迅速介入,为挽救患者提供了坚实的保障。

命保住了,人能不能醒,是家属和医护人员共同担心的问题,脑功能恢复关同样充满挑战。休克打击和脑出血,脑功能是否恢复是一个极大的问题。为了最大程度保护患者脑功能,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运用维持脑灌注压、控制颅内压、亚低温脑保护等一系列脑保护措施,耐心为老人脑功能恢复努力救治。经过精心治疗,奇迹发生了,老人对一个呼唤的点头应答,让所有人兴奋不已。患者的能不能恢复肢体功能,也让家属和医护人员都捏了一把汗。医护人员争分夺秒地把老人生命体征拉回到警戒线,肢体功能锻炼关也被提上了日程。

患者全身多处骨折,骨科、胸外科介入进行了复位等治疗,但长时间的卧床使得老人的肢体肌肉面临萎缩的风险,关节也可能出现僵硬等问题。康复医学科为老人制定了个性化的康复计划,早期进行床旁康复,从简单的关节活动到逐渐增加肌肉力量的训练,一步一步地帮助老人恢复肢体功能。经过2个多月的努力,在多科室的不懈努力下,这位83多岁的老人最终神志清楚,肢体功能基本恢复,顺利回归家庭。

“严重创伤往往累及多器官、多部位,致死率、致残率高,救治过程就是与时间赛跑。传统的单一学科无法应对严重创伤的救治,需要多学科共同参与伤情评估、紧急手术以及后续计划性的分期手术。”我院副院长林杰介绍,“创伤中心的搭建让所有资源可以即刻整合,这为我们争分夺秒抢救危重患者创造了更有利条件。对于严重创伤与高龄患者,创伤中心在深化多学科诊疗合作的同时,还融合快速康复理念,以减少致残率,促进患者回归社会。